第四梯隊則是動畫小團隊,集中了不少“熱血青年”。
就在離唐伯卿家不到10公里的一棟辦公大樓里,有家名為“餃克力”的動畫公司,其董事長楊宇比唐伯卿更傳奇。他曾“閉關”44個月,靠母親每月千元退休金,1個人做出了一部獲獎無數的《打,打個大西瓜》。
有人說,這些“草根動漫”,讓人感受到了國產原創動漫的清新空氣,看到了國產動畫未來的希望。然而唐伯卿認為,自己做的這部短片,對于拯救國產動畫,沒有任何作用。
“最重要的還是動畫不能靠動畫本身賺錢。這幾年我們的動畫產業一直在以各種奇奇怪怪的方式賺錢,但就是不能靠動畫本身賺錢。”唐伯卿說。一邊接商業項目養活自己,一邊堅持獨立動畫制作,這幾乎是圈內人的常態,已經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餃克力,最近正在拍五糧液的廣告。
“《入學考試》這樣品質定位的短片很難規模化,除非作為試點,有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民間資金不斷注入,然后溫室里努一部出來。事實上,國內有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樣片,但靠的都是個人,而長篇動畫講究團隊協作,要求每個環節的水平都旗鼓相當,就是這點,國人無法攻克。江浙一帶做了幾十年國外的加工片,卻無法做出一部具有國外基因的原創長篇動畫或者電影。這是動畫體制問題,專業院校輸出的人員都想往前期走,導致中期、后期缺乏相應水平的人才。” 《太極2》、《環球同此涼熱》的動畫制作方、紅堡映畫(HOTBOT)的CEO高喬說。
但他認為國內動畫市場總體還是樂觀的。“如果院線、宣傳部門把分級制度做好,會有越來越多觀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可以做。到那個時候,長篇動畫將不再是低幼代名詞,‘吉卜力’那樣的工作室就有可能大量復制。”
如今《入學考試》火了,不少動畫公司和投資人找上門來。
但唐伯卿表示,他們目前并不想要投資,夫婦倆的目標是先做完手頭的《入學考試》續集,主角換成了他們的寵物貓。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在積極地籌款,申請去國外讀書。
“《入學考試》做出來,我跟唐伯卿說,以你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進迪斯尼了。但他告訴我說,自己這么多年,悟出了一些東西,但在國外,這些東西就寫在動畫專業學生的入門教材上。”魏小涵說。
問及出去之后還會不會回來,唐伯卿說,每一位動畫人,都希望能夠登上國際大舞臺,加入皮克斯、夢工廠這樣的團隊。
“這個消息讓我很傷感,這樣的人才,也許最好的出路就是選擇出國。”姜維斌說,“希望中國能早日出一部有普世價值觀、有正常幽默感的動畫電影;希望有關部門的領導看完你這篇文章,能真正關注這個群體,不要讓這樣的人才,最后還是要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