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施特勞本哈特(Straubenhardt)消防站的混凝土平臺上,一層由穿孔金屬覆蓋的輕質上層建筑在木梁上升起,由當地建筑機構伍爾夫工作室(Wulf Architekten)設計。
以下是方案的主要特點:
1. 穿孔設計: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穿孔矩形金屬板設計,不僅可以起到阻擋陽光、降低室內溫度的效果,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隱私保護作用。
2. 鋼結構:整個消防站采用了鋼結構設計,結構堅固,耐用性好,能夠滿足建筑物救援和應急需求。
3. 空間組織:消防站的室內空間非常合理。一樓有用于社區義工集會和業余運動的區域,二樓則布置了一間開放式的休息室和對消防車的儲藏空間。
4. 玻璃幕墻:為提高消防營救作業質量,消防站的一樓門廳設置較大的玻璃幕墻,透光性能良好,在內部注入充足的自然光。
總之,伍爾夫工作室設計的穿孔金屬消防站既具有良好的建筑美學品質,又滿足了消防站營救救援的實際需要。
該建筑由六個以前獨立的消防單位組成,其不同的功能由堆疊形式分隔開來。車庫位于其底部,教室和辦公室位于上方,露天活動空間位于兩者之間。
暴露的混凝土基礎被挖掘在斜坡上,前面是一個金屬框架墻,墻上有一系列用于消防車和服務車輛的大型玻璃卷簾門,兩側有舷窗式窗戶。
坡道環繞場地后部,與消防站的露天中央樓層平齊,提供進入活動空間的水平通道,活動空間還設有停車場。
樓梯通向木質框架的上層,其中包括共享空間、教室和辦公室,并包裹著白色穿孔金屬板。
在上層的中心有一個空間,可以通過窗戶和外部露臺空間俯瞰下方的空間。
伍爾夫工作室解釋說:“各個功能層的分離和堆疊,以及場地傾斜地形的使用是基本設計概念的一部分。”
伍爾夫工作室說:“因此,密封的土壤表面可以最小化,此外,建筑結構與地形和諧一致。從外部可以清楚地識別它,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外觀,確立了強烈的個性,”
V形梁圍繞消防站露天中心邊緣延伸,采用混凝土和木材組合完成,標志著從較重的平臺層到較輕的上層的過渡,外部邊緣周圍有薄金屬網。
在東面,一個獨特的鉆孔塔,用暴露的鍍鋅鋼制成,穿過建筑物的水平形式。
作為可持續設計的一個例子,只要有可能,建筑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有害物質含量低,上層的木質結構設計為便于拆卸和將來再利用。
伍爾夫工作室由托比亞斯-伍爾夫(Tobias Wulf)于1987年成立,在斯圖加特、柏林和巴塞爾設有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