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級臺階
那個地方領導要求政府大樓前,建造95級臺階,取法“九五之尊”。
一幢酷似白宮的建筑,兩邊是寬闊的柏油路,前面是一大片空蕩蕩的綠地廣場。廣場上沒有一個人,只有升旗臺的旗桿上,五星紅旗正隨風揚起。
這是一張照片,主角是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那幢因模仿美國白宮造型而出名的政府大樓——“阜陽白宮”。
這僅僅是攝影師白小刺“政府大樓”系列中的一張作品。三年來,白小刺一直在給全國各地的政府大樓拍攝“肖像照”。
這個昔日的文字記者用照相機換掉了筆,那些巨大建筑的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渺小
2009年10月的一天,白小刺站在廈門市海昌區委辦公樓面前,他強烈地感受到到“壯觀”和“渺小”的巨大反差。
“想要穿越政府大樓的人,首先要穿過一個巨大的廣場,再沿著巨大的臺階拾階而上,如果從空中鳥瞰,就像大理石盤子上踽踽獨行的一個螞蟻。”
白小刺拍下了這一幕,并且從此產生了收集“衙門肖像”的興趣,也因為此他開始了自己的“政府大樓”之旅。
白小刺開始在論壇找線索,用搜索引擎查找資源,他希望盡可能多地找到可以成為模特的建筑。他發現,在網上很多人抱怨自己城市的新建政府大樓,過于豪華鋪張浪費,于是便按圖索驥,發現確有不少貧困地區政府辦公樓非常豪華。這些都出現在了后來白小刺的“政府大樓”系列中。
而平時只要到一座新的城市,白小刺就會打車在街上轉一圈。的士司機告訴他哪里有政府新建的辦公樓,他就到哪里去拍。北到呼和浩特、南到深圳、東到上海、西到張掖,白小刺至今走了一百多個城市,拍了七十多張大樓照片。
這些大樓嶄新、雄偉,有寬闊的廣場。從照片上看,新建政府大樓占地面積不算小,但是很少有“人”出現在照片中。
并不是為了讓畫面干凈故意這樣取景,白小刺這些構圖都是隨機拍攝,只不過他所到之處的政府大樓幾乎都不允許普通人隨意進出。
當這些極具特征的政府辦公樓照片曾經引起熱議,白小刺認為人們反應激烈正是因為從照片中看到了當代中國的基層生態。
“中國的政府大樓在2005年那段時間進入建設繁盛期,而那幾年也正是中國土地市場急速擴張之時,”在白小刺看來政府大樓就是時代的產物,他這樣形容自己作品的意義,“大樓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典型的基本動作,拍下他們就是記錄了這個時代。”
95級臺階背后
在成為攝影師之前,白小刺曾是一名文字記者。現在,他認為,鏡頭所能表達的內容更加直接、真實。
手握照相機的白小刺開始關注更多的內容,政府大樓周圍的人和生態、政府大樓是如何誕生的,都是他所感興趣的。
白小刺在很多地方拍攝的政府大樓都是像“阜陽白宮”那種令人啼笑皆非的“山寨貨”。他慢慢總結出規律:山寨白宮的往往是法律系統的建筑;而在一些小的縣城里,總是能見到模仿北京的痕跡。
“天安門廣場有什么,他們也會去學什么”,即使不是直接山寨一個天安門廣場,很多地方也會建華表、金水橋或者模仿長安街的路燈,“這些是來自北京的,這些元素體現的是政治的權威”。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季元振常常被邀請擔任政府項目專家評審,他也常常碰到那些決策者令人啼笑皆非的決策依據,“在小地方,審美的方式很土,北京有個什么我就建個什么,而大城市的領導出過國,往往對西洋建筑特別青睞。”
久而久之,即使決策者不用提出具體的要求,建筑師們就會習慣在做政府項目投標時投其所好。白小刺的朋友李華也是一名建筑設計師,他參加過幾個政府大樓的項目,對于甲方的需求,李華把握的“精髓”是:“高樓大門大廣場,最好的設計就是都把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設計”。
季元振曾經碰到過一個地方領導,要求在政府大樓前設計一個有95級臺階的樓梯,取法“九五之尊”。“在管理者眼中,建筑是權力的表象。”季元振解釋說。
建筑師的妥協
在廣東惠州,白小刺見到模仿巴黎羅浮宮前玻璃金字塔的辦公樓,而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的政府大樓,前面的水道,有些泰姬陵的風格。
“陳希同在任時,北京的房子都一定要蓋個帽子,因為他喜歡”,李華并不否認建筑師做出的設計是在迎合業主畸形的權力審美需求,“誰有話語權,就可以享有獨特的審美權利”。“設計政府大樓就是完成任務,沒有任何建筑思想可言,這讓建筑師頗為無奈。”雖然所有政府大樓項目都是公開招標,但對于設計師李華而言,極少有項目可以充分尊重設計師的建筑思想。
“在中國,政府辦公大樓從來不是公共的,權力機構永遠是在一個單獨院子,前面有花園,四周有圍墻。”李華很看重建筑對于公共空間的尊重,但他很難實現自己的想法。“遇到開明的領導,還可以有限地引導設計方案,更多時候建筑業就僅僅是一個服務行業,尤其在跟政府打交道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發言權。”
建筑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建筑師談政治,政治家談建筑”,李華遇到過很多領導有很強的設計欲望。
“這邊做個方那邊做個圓”、“頂子太薄要加厚”、“市委大樓前建一座文化宮,建一個城市廣場”,在做項目匯報的時候,李華經常收到各種各樣的要求,即使要求是錯的,李華也必須執行,“因為決策權在他們的手中”。
讓他覺得荒誕的是,他們接到的招標書里永遠寫著這樣的要求“力求創新,與時俱進,生態節能”,可是政府大樓永遠又是千城一面,耗資巨大。
“西方工業革命100年,我們要用30年的時間走完,所有的東西都在濃縮,中國在超快速的前進今天流行的東西,明天就變了。我們沒有更恒定的價值觀和審美標準,這不僅僅是建筑師本身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李華說。
與“地方政府造95級臺階 取法九五之尊”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