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被他的滿頭卷發和頗似憨豆的神態萌到,也可能被他幽默風趣的談吐和極端豐富的肢體語言逗笑,不過,更可能的是,你被他那些極富創意的設計作品深深折服。在6月15日V-Talk萬科公開講壇中,世博英國館的設計師“菲利普王子獎”的獲得者托馬斯·赫斯維克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建筑靈感之源和設計之路。
他是天馬行空的幻想派,能夠想出世博英國館“種子圣殿”這樣靈動的創意;他也是謹慎務實的行動者,熱衷于親自動手實踐,工作室就是他的試驗場。從家具設計到住宅設計,再到公共建筑,托馬斯·赫斯維克在多個領域都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他崇尚建筑的自然和諧,從中國的園林中擷取靈感,“在園林里,自然變成了建筑本身,建筑變成了自然的墻壁”,在作品中,他力求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完美共生,“我的作品應該是尊重當地,能夠提煉一個地方的特色。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我作為設計師對于當地的尊重和我對這個行業的熱情。”赫斯維克如是說。
談建筑
真正有精神的建筑來自悠久文化
南方都市報(下稱南都):你是如何思考新的設計和當地既成建筑之間的關系的?
托馬斯·赫斯維克:我不希望自己設計的東西是全新的,而是和當地既有的建筑有共性,只有老的東西才是有靈魂的。以前建一棟樓所用的磚瓦都比較小,現在一塊面板就有三層樓那么高。材料越來越復雜,人性的成分反而越來越少。
對任何一個地方來說,真正有精神的建筑都來自古代悠久文化,因為它們都是人工一磚一瓦蓋起來的。現在的很多建筑根本不需要依賴手工,材料、建筑方式都是機器式的。我覺得從傳統里面去發掘,才是對建筑的尊重,也是對使用者的尊重。
南都:如今建高樓成為一個趨勢,如何看待越來越高的建筑?
托馬斯·赫斯維克:我并不擔心建筑的高度,反而擔心建筑接地的部分。在一些地方,憑空而起一座高樓,給人感覺特別不真實。迪拜塔我也看過,周圍太空曠了,看上去像是一個模型,很不真實。一個樓不但要追求高度,也要追求和街道、景觀以及環境是怎樣融合的。
南都:深圳在城市化進程中,曾經熱衷于模仿西方建筑,我們叫“歐陸風”,你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托馬斯·赫斯維克:一個城市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像深圳,已經有很多住宅在建設,應該考慮如何形成一種整體的哲學和理念,而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的住宅。我去過很多的城市,只有少數城市令我感覺到不同。
南都:很多國外知名建筑師的作品在中國呈現,中國也因此被稱為“建筑實驗場”。作為一個設計師,你在中國怎樣定位自己?
托馬斯·赫斯維克: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已經成為建筑設計師的實驗場。中國的設計師也在做很多的實驗,一些非常前衛的建筑也來自中國的設計師。曾經有人對我說世界是一個很迷人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會感受到不同的風景。長大后我去了很多城市,卻感覺城市越來越像,一個建筑可以放在任何地方。我希望別人看到我的作品時,馬上就能感受到這就是赫斯維克的作品,而不是一個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的作品。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設計師對于一個地方的尊重,和我對建筑的熱情。
談創意
從中國園林中汲取創意
南都:你的學科背景是三維設計和家具設計,在你的代表作中,有家具、報亭、巴士之類,但是住宅相對比較少,如何看待這些設計和建筑設計之間的不同與聯系?
托馬斯·赫斯維克:在英國,如果你50歲,人們還會覺得你是年輕設計師。而在中國,一個設計師,并且有屬于自己的工作室,馬上就會得到一些項目去做。我認為,設計小型項目是積累經驗的過程,之前那些小項目,自始至終都是我親手做的。小項目還給我提供了親手嘗試材料的機會,讓我對材料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設計師首先應該是好的工藝師。而要做一個好的工藝師,就一定要親手操作。在我們工作室最核心的地方,現在仍有一塊很大的空間,里面擺有許多工具。有木工,有塑料,有各種各樣的切割,還有3D印染等工具。二十年前,我最初做建筑設計的時候,發現建筑都是龐然大物,有一些卻缺乏靈氣,而小的設計既有創意,又充滿了靈氣。我經常會感覺大項目有冷漠感,所以希望把小設計帶到建筑設計上。從那時起我就開始不斷地進行規模、材質等方面的探討,拓展我建筑設計的道路。
南都:你理解的中國本土文化有哪些元素?如果將來你在中國設計作品時會把哪些元素吸收進去?
托馬斯·赫斯維克:提到中國元素,我的啟發來源于上海的地產商,在英國我從來不會在一個地產商那里得到文化上的啟發,但是在中國我有這個經歷。這個地產商跟我說,他的項目不僅要考慮和中國的關系,還要考慮和中國文明之間的關系。他帶我去蘇州參觀園林,給我講中國畫。他覺得建筑有時候首先要考慮景觀,應該是景觀中的一部分。中國文化非常抽象、注重人的感受,這是這個地產商給我的啟發。
南都:你的創意來自哪里?除了設計之外,你的興趣愛好是什么?
托馬斯·赫斯維克:創意并不需要通過去不同地方的方式來獲取,實際上如果你有足夠的求知欲的話,把會引起靈感的東西拍下來放在手機里,當你陷入困境時,把它打開看看,這個時候就會突然靈光一閃。我的工作也正是我的興趣所在,我另外一個愛好是騎自行車去開會,不是趴著騎,而是躺著騎的,我很喜歡騎自行車到倫敦各個地方去閑逛,這也是讓我放松的方式。
代表作
種子圣殿
把英國的什么東西展示給中國人呢?我們不想做一個關于英國的廉價的俗氣的宣傳,英國館當時造價的預算是其他所有西方國家場館的一半,要非常專注把錢用在刀刃上。英國正好有這樣一個項目,叫做“千年種子銀行”同意提供6萬多種不同的種子。我們把場館的六分之一設計成一個盒子,光線從外部通過亞克力纖維管,直接進到里面,然后照亮每一顆種子。我們當時有兩個秘密沒有告訴英國政府,第一個秘密是我們當時心里根本沒底能不能夠把這個設計做得出來;還有一個秘密,這個場館中無論從哪個方位看,英國國旗的“米”字都在里面。這個項目也改變了我們工作室的命運,如果不是這個項目的巨大成功,我也不可能有后面很多的項目,更不可能來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