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建設美麗泉城動員大會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召開,六大類279項城建重點項目確定,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將成為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主場館及濟南市新的地標性建筑。大劇院里面究竟啥模樣?大劇院將來啟用后,將會如何使用?將來的演出是如何規劃安排的?在十藝節結束之后,它將給濟南人的文化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濟南人盼大劇院,一盼就是60多年
濟南作為省會城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缺少現代化的大型專業演出場所,60多年來已成為泉城人心中之痛。濟南市文廣新局的相關負責人士告訴記者,作為省會城市,濟南的確多年來一直缺少高檔次的演出場館:曾經的解放影劇院以及和平影劇院均為影院、劇院一體的場館,早已拆除多年;1981年在南門建成的濟南劇院,1999年后改為山東省科技館。目前市屬劇院僅有北洋大戲院、濟南兒藝的寶貝劇場和曲藝演出場所明湖居。省屬劇院有山東劇院、歷山劇院、梨園大戲院和百花劇院,但在舞臺設計方面已落后于時代發展,很多國內外的大型演出都無法承接,即使承接演出,視覺效果和音響效果也達不到最佳水準,劇目要上演“瘦身”、“變形”,演員演出一場下來得喊破喉嚨。高水平演出不到濟南來,其中的一個主要瓶頸就是演出場館達不到演出要求。山東世博演藝經紀有限公司的總裁劉衛東也告訴記者:“大型音樂歌舞史詩《復興之路》推出巡演版后,我們曾經與之接洽,但是在濟南找不出一個舞臺縱深、音響效果能滿足對方要求的專業劇場,只好放棄了。”
再有一年半,“世界級”大劇院就“開業”啦
而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作為2013年10月“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化演出活動的主場館,大劇院綜合體是由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大師、中國國家大劇院的主創設計師保羅·安德魯先生按照世界標準設計的,建成后可達國內一流水準。與2010年10月“開業”的青島大劇院相比,硬件設施又上了一個臺階。
大劇院及配套高層項目位于西客站片區人文景觀軸和自然生態軸的交匯處,臘山河以東,日照路以北,威海路以南,項目總建筑面積50多萬平方米,其中大劇院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設1800座的歌劇廳、1500座的音樂廳、500座的多功能廳以及配套的酒店、寫字樓等。建成后,大劇院建筑群的中央是中空的環形建筑,看上去像噴涌不絕的泉眼。環形建筑周邊分布著八棟高低不同的建筑,靠近中心一側的建筑線條流暢,顏色也是晶瑩的銀白色,如泉水噴涌的軌跡,充分彰顯泉城特色。八棟建筑中有三棟較高,如三股沖向空中的水柱,另外五棟較矮,如扣在地上的貝殼。場館處處展現著“岱青海藍”的設計理念,既體現了現代新城風貌,又突出了齊魯大地依山臨海的人文與地理風貌,展現出泉城濟南山泉交融、沉穩靈秀的文化特色,建成后將成為濟南市的地標性建筑。
目前,三大主體建筑 歌劇廳、音樂廳和多功能廳均已陸續完成各自主體鋼結構的封頂,下一步,主體建筑將開始鋪設鋼瓦玻璃。預計2013年8月,大劇院將完成總體工程的竣工驗收,在“十藝節”來臨之前張開雙臂迎接來自濟南和全國的“嘗鮮”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