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一代瑞士建筑師不斷從前人經驗中尋找靈感,但他們仍然保留了思索空間的自由。什么是他們喜愛的主題與趨勢?藝術史學家勞蕾特·柯恩(Lorette Coen)來為大家細說分曉。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馬里奧·博塔(Mario Botta)、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這些明星建筑師們都將瑞士建筑推上了國際舞臺。年輕一代還未得到同樣的知名度,但雄心卻不少。
在勒·柯布西耶誕辰125周年之際,瑞士資訊swissinfo.ch作了這次專訪。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如果今天讓您描繪一下瑞士年輕建筑師,您會不會按法、意、德3個語言區進行區分?
勞蕾特·柯恩:我最不愿做的就是分開討論。因為與過去不同,如今3個語言區之間有著大量的交融。以前法語區與德語區的建筑師之間互不理睬,提契諾州(Ticino)建筑師則總盯著米蘭。
不過時代改變了,法語區人會在蘇黎世或柏林工作一兩年,德語區的則來法語區生活。更妙的是,好幾家新建筑設計事務所現在就開在語言區分界線附近。所以說交流很頻繁。簡而言之,我們不能用偏激方式劃分瑞士的年輕建筑師。
瑞士資訊swissinfo.ch:……那至少可以辨認出風格吧?
柯恩:我的回答是不能。恰恰相反,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察覺出同樣一種趨勢。舉個例子,他們對樸實建筑的興趣不斷增長。也就是說,年輕建筑師們如今不用石塊等奢侈材料,而多會使用壓縮木料、混凝土、板材等。這是出于成本考慮,也顧及到環保。我們的所有建筑都服從這兩點,只是程度不同。可以這么說,他們當中的某些人比另一些投入更大的精力。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在建筑中是否有一個主題引起年輕建筑師的關注?
柯恩:有,就是住宅。不過首先得從歷史角度加以明確。二戰不但令歐洲,也令瑞士的所有建筑項目暫停下來。在沖突(1950-1960年)之后的數年里,人們開始瘋狂修建住宅,后來這種狂熱漸漸降溫。而今天人們又燃起了對住宅的興趣。只不過年輕建筑師們學到,要以不同方式來考慮空間和居住方式。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我們能否這樣說,在年輕一代與極度節約空間、以其摩天樓群知名的勒·柯布西耶之間,存在一種傳承關系?
柯恩:對年輕瑞士建筑師而言,勒·柯布西耶當然仍是一個參照。但是請注意,這并不是說他們就在模仿大師,建造摩天樓群。他們工作所關注的,更多是社會參數,而不是樓體的垂直度。他們的思考總是圍繞這些問題-人們想要哪種類型的城市?怎樣的靈活性?什么樣的便利性?
因此起作用的是關連性。可是在過去,像勒·柯布西耶或法國建筑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這類藝術家,他們的特征卻是技藝的精湛,他們關心的是造出建筑角度的完美作品。
若說有傳承性的話,依我看應該是考慮項目的藝術。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從最近由瑞士年輕建筑師完成的有說服力的項目中,您能否舉幾個例子?
柯恩:我首先想到的,是位于沃州(Vaud)沙爾多訥(Chardonne)、用金屬和玻璃建造的小“別墅”(Villa),由日內瓦Made in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它建在拉沃(Lavaux)的山坡上,映襯著周圍層疊至湖邊的葡萄園。
另一類的則是納沙泰爾州(Neuchatel)利涅爾(Lignières)的“牛圈”(Etable,可圈養30頭奶牛),由洛桑Localarchitecture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這間事務所還設計了沃州的圣盧小教堂(Chapelle de Saint-Loup),安置于修女院內,是座形似日本折紙的建筑奇跡。這都是試驗性建筑的幾個例子。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瑞士有很多跟國外建筑師合伙的事務所。這種做法是很普遍呢,還是全球化的財富?
柯恩:有不同背景的年輕建筑師之間的合作并非新趨勢。如果您去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事務所看看,會發現那里講著20多種語言。此外還有洛桑的里克特與達爾·羅查(Richter et Dahl Rocha)搭檔,前者是瑞士人,后者是阿根廷人。
所以,跟外國人合作是歷來的做法。現在可能更加突出,那是因為在危機時代,許多歐洲年輕建筑師也會來瑞士投標。最近,加泰羅尼亞的巴羅齊·維加工作室(Estudio Barozzi Veiga)贏得了洛桑新州立美術館(Musée cantonal des beaux arts)的設計項目。為在建筑期間有個瑞士落腳點,他們同在洛桑開業的巴塞爾建筑師Fruehauf Henry & Viladoms聯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無論是在瑞士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著大量的交流。
與“對新一代瑞士建筑師 勒·柯布西耶仍是參照”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