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中山新圖書館設計方案,經前期修改審定后,在8月1日-15日期間正式向社會公示。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該項目最終敲定三個方案,分別為具有親和力的橢圓、充滿生機魅力的折形、演繹親民氛圍的中庭,廣大市民可在公示期間在3個方案中選出一個認可的方案,將通過市民評議、專家論證、政府審批等程序,最終確定中山紀念圖書館建筑設計方案。該項目將在今年內動工,預計將于2015年竣工。
恢復“中山紀念圖書館”名字
據悉,新圖書館位于主要景觀路沿線興中道核心地段,選址于市政府西側、東臨興中道、南臨興中園的現中山圖書館和科學館用地范圍,新圖書館的名字也將恢復到1935年建館時的館名“中山紀念圖書館”,該館名在1981年由宋慶齡親筆所題。
新圖書館的規模也將擴大。據介紹,項目占地面積為17754.9平方米,折合26.6畝,項目建筑面積56300平方米,館藏容量設計為320萬冊,遠高于目前圖書館85.35萬冊的館藏總量,設置閱覽座位2400個。
“除了讀書學習的功能外,增加了休閑功能。”市文廣新局局長鄭集思說。據悉,中山紀念圖書館建設定位為城市中心圖書館、知識存貯與傳播中心、第三信息共享空間(市民文化休閑與交流中心),館內設三大功能區域,包括文獻服務區域、讀者活動區域和運行保障區域。在用地緊張的情況下,該項目在門口規劃一個市民廣場,并規劃380多個停車位。
“新圖書館將打造成為‘市民書房’。”鄭集思說。據稱,在新圖書館投入使用后,新老中山人都可免費辦理借閱卡。“為了方便市民借閱,我們今后的方向是,實現總館和各大分館以及流動圖書分點的聯網,市民可在自己方便的分館或分點進行借閱和還書。”
舊館搬遷工作準備就緒
據悉,現在的中山圖書館于1991年所建。“目前已經存在嚴重的漏水和白蟻問題,墻體質量不高,安全性要打上問號,管理也比較滯后。”鄭集思說。據悉,新圖書館項目投資大約4億元,將于年內動工,計劃在2015年竣工。
今年初,中山紀念圖書館項目方案設計通過公開招標,由株式會社日本設計、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經設計單位進一步深化設計,在中標方案的基礎上,從強化圖書館功能理念、強化嶺南文化特色、強調現代氣息三個角度出發,從8個預選方案中最終形成3個各具特色的建筑設計方案,于8月1日—15日期間向社會公示。
在公示期間,市民可在本地媒體上查閱相關信息,并通過郵寄進行投票;其次,在中山網、中山政府門戶網站、中山文化信息網、中山市中山圖書館網設立公示投票系統,市民可參與網絡投票;此外,在中山市中山圖書館大堂進行現場圖片公示,現場設置投票箱供市民投票。
鄭集思表示,由于新圖書館是在舊館原址上建設,目前舊圖書館的搬遷工作已經準備就緒。“一部分圖書分流到位于華凱花園的分館,一部分分流到各鎮區的農家書屋,一部分典藏圖書將通過庫藏的形式保存起來。”
方案一:具有親和力的橢圓
柔和曲線的建筑體量富有藝術美感,為紀念圖書館賦予象征意義。利用曲線塑造優美的建筑景觀,優化了空間環境。興中路一側的活動廣場與基地南側的興中園連為一體,為市民創造出休閑娛樂、舉辦活動的理想場所。內部空間充滿生機與活力。整個建筑被橢圓形外表覆蓋,內部功能協調流暢,一氣呵成。透過中央挑空,讀者的視線可以相互交織,散落各處的交流區與休息區為讀者互動提供了有效平臺。本案吸取嶺南建筑的設計手法,利用太陽能等綠色環保節能措施,在一層設計架空空間和水景景觀,在立面上設置多處平臺,使立面變得富有進深感、層次感和韻律感,同時利用屋頂綠化,中央挑空等元素,致力于打造一座富有象征意義,展現當地特色,彰顯獨特魅力的圖書館建筑。
方案二:充滿生機活力的折形
圖書館由東西延伸的兩個建筑體量和夾在中間的一個中庭空間構成。架空空間、平臺等元素為建筑賦予了生機和活力。為了營造動感的空間,內部中庭時而封閉,時而開放,充滿變化。中庭吊頂采用玻璃和百葉,使柔和的陽光灑滿中庭。作為移動和交流空間的意趣盎然的中庭自興中路上的活動廣場一直貫穿建筑內部。立面實現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立面采用陶板,既彰顯了公共設施的莊嚴,又為其賦予溫情。為了遮擋強烈的日曬,立面有一定的深度,同時盡量控制玻璃的使用。僅在需要采光的地方開窗,富有韻律感的開口排列,為建筑帶來活力,最終形成富有嶺南建筑特色的中西合璧的立面形象。
方案三:演繹親民氛圍的中庭
開放的中庭由4棟建筑體量圍合而成,建筑體量各自獨立的同時,通過中庭各功能有機地銜接在一起。中庭實現了適度的通風與采光,應對夏季炎熱的氣候,形成舒適的空間。建筑四周為開放的架空空間,透過玻璃,周邊環境與內部中庭融為一體,完美結合。打破室內外界線,開放的結構演繹親民的氛圍。將建筑體量一分為四,形成與周邊建筑尺度相互和諧的建筑景觀,使作為紀念圖書館的整個建筑群景觀更加具有象征性與獨創性。立面采用兩種色調的陶板,為每棟建筑賦予獨立性的同時,又強調了整個建筑群的和諧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