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模型睹全貌 百余彈簧“吸”噪音 上交新音樂廳將建“全浮建筑”
2009年9月開工的上海交響樂團遷建工程,歷時已兩年半多。昨天,地下結構宣告完成。據了解,上交新址總建筑面積19950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積為14676平方米。這也意味著,這個列入本市“十二五”文化重點項目的工程,結構建造已完成大半。根據進度,今年底將結構封頂,2013年底竣工。
位于復興中路1380號原上海跳水池的上海交響樂團遷建工程,建設目標是實現國際通行的“廳團一體”模式。為了建造一座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交響樂演奏廳,以世界級大師磯崎新和豐田泰久領銜的設計團隊,首先在電腦上進行了無數次建筑聲學測試,制作了一個1:10的建聲測試模型。記者昨天鉆進這個模型看到,內部的舞臺、聽眾席、墻面、地板、穹頂、反聲裝置,做工精致逼真,可一睹未來全貌,堪稱是這座音樂廳的“袖珍版”。
站在地面看下去,深達10多米的地下結構內布滿了縱橫交錯的鋼架和水泥柱。據負責工程建設的上交副團長周京華介紹,地下機構工程完成后,馬上將進入關鍵階段——為音樂廳裝彈簧。由于上交新址臨近地鐵10號線,為避免震動和噪音,音樂廳將坐落于108只支撐彈簧上,由此也將成為一座“全浮建筑”。通過他的解釋得知,支撐彈簧將固定于地基上,音樂廳的地板則將建于彈簧上面,地鐵駛過時的震動與噪音,將被彈簧吸收和消化,對音樂廳的演出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從上交遷建工程的規劃中看到,這座建筑內將有一個可供排練和演出的1200座交響樂演奏廳和一個具備高品質錄音功能的400座室內樂演奏廳,此外還有分聲部排練用房和供音樂教育、音樂博物展示等空間。所以,搬遷后的上海交響樂團不但會實行“廳團合一”的運營模式,還將開拓音樂教育和普及、音樂展覽活動、錄音等新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