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1日,上海錢學森圖書館開館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這件建筑作品,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教授的得意之作。日前,記者專訪了何鏡堂教授,他不僅詳細介紹了錢學森圖書館的設計思路,還對一些“大拆大建”的舊城改造方案提出了質疑。
去年12月11日,上海錢學森圖書館開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等出席了開館儀式。
談起上海錢學森圖書館,何鏡堂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圖書館整體為方鼎式的紅灰色建筑,莊嚴、厚重,仿佛大西北戈壁灘上的風蝕巖伴著沉悶的轟響四面裂開,一枚導彈即將升騰……
錢學森是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典范。錢學森圖書館的性質類似美國歷屆總統圖書館,名為“圖書館”,其實是由國家立項的名人博物館。完全建成后的錢學森圖書館,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錢學森各個時期文獻實物最完整、最系統、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錢學森科學成就、治學精神、高尚品德、傳奇人生的宣傳展示中心,以及錢學森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研究交流中心,圖書館的設計,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關注。
何鏡堂說,自己的設計一直秉承著一個理念“兩觀三性———整體觀、可持續發展觀;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這些理念在錢學森圖書館都有很好的體現。
錢學森圖書館規劃地址的西面多為高校建筑,東面為徐匯區的洋房、住宅、學校和商業建筑,北面亦有兩棟高層建筑。為應對界面不規則、風格多樣化的周圍環境,選擇紅灰色為外墻主調,延續百年徐匯校區的建筑歷史文脈,并順應基地的位置與走向,由南至北依次設計成面向城市的入口廣場、景觀水面和綠化景觀帶,將參觀入口提升為平臺廣場,既與喧鬧的城市環境形成對比,又提升了建筑的標志性、紀念性特征。
細觀錢學森圖書館,紅灰色的外墻上有錢先生頭像的浮雕,他的目光深情地注視著“東二甲”火箭,猶如他一直以來對中國航天事業的關注———這是設計方案中的另一點睛之筆:設計人員放棄了藝術家慣用的具象設計,而采用先進技術,完全依靠磚面材料不同的紋理密度來表現,用建筑家的“意象”方式切合了紀念主題。
提到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和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它們一個代表了中國的過去,一個代表了中國的現在。”何鏡堂脫口而出。他說,除了建筑設計本身,他更關注的是建筑物的內涵。
何教授是國內獲得專業獎項最多的建筑師。設計了那么多優秀建筑,靈感由何而來?何鏡堂說,“靈感都來源于生活,所以設計師一定要熱愛生活。”
關于舊城改造,何鏡堂指出,開發商為了“利益最大化”,肯定傾向于全盤拆除重建。他認為,廣州的舊城改造應該秉承嶺南建筑特點,“嶺南建筑來源于中原,面向海外,具有中外結合的特點。廣州的一些建筑雖然設計很好,但是不能稱為嶺南建筑。現代嶺南建筑應該是嶺南傳統文化與現代結合的產物,具有遮陽、隔熱、通風、防潮等幾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