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基百匯商業物流項目會審前后效果對比圖。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22日上午,市規劃局一樓會議室。電子屏幕上不時閃過一個個建筑項目的設計方案,包括規劃部門、建筑設計專家、建設單位在內的各界人士當場對這些即將上馬的項目方案進行集中會審。過去一個方案走半天甚至幾天的時間,結果僅在這天上午就有24個項目的方案被請上會審舞臺。
下基層,辦實事,效率高,服務性強,透明度大。事實上,現在每周四,規劃局都有一個這樣雷打不動的方案評審“規定”動作,通過集中會審,如期向社會公示,讓公眾參與。該局自實行這項制度一年多來,共會審了近1200個方案,共有近450個項目實現優化提升,有力推進“四高”建設標準及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省住建廳領導日前在廈門考察時表示,將在廈門召開現場會,向全省推廣這一做法。
項目怎么建公眾可旁聽――
公開評審實現三個改變
從背靠背到面對面,從過去規劃部門閉門審查到現在各方人士參與的公開評審。廈門這一做法被業界看做是在全省率先實行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公眾參與制,以此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提高行政效能,增加決策透明度。
在過去,建筑設計方案審查是按流程在規劃局內部流轉進行的,項目經過初審后報處室領導審查,再報分管局長審定。這種串聯審查方式耗時多、意見雜,因各人不同喜好而導致沒有統一的審查標準,設計單位反復修改或重新設計的情況經常發生,由此甚至影響到項目的按時開工。從去年初起,規劃部門對此進行改革,由內部審查改為公開評審。改革后的評審小組成員由規劃局領導、主管業務處室(或分局)有關人員組成,同時邀請項目建設單位代表、項目設計師、部分廈門年度十佳建筑師參加,允許公眾旁聽,通過評審的設計方案還將上規劃網站公示,進一步征求公眾意見。
市規劃局建設處處長陳玉寶說,改革后的做法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變閉門審查為公開評審,讓規劃陽光化;二是變個人審查為集體審查,讓業主和設計單位一次性直接聽取各方意見,避免走彎路;三是變最終成果報審為中間成果介入,允許建設單位提交初步方案上會評審,為項目建設贏取更多的時間。
省力省錢省時間――
資源利用成就三大提升
建筑是城市規劃和發展的名片,而建筑方案的藝術審查對提升城市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建筑方案審批中的建筑藝術審查一直是困擾全國各地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的老大難問題。
廈門規劃部門的這一改革,在業界看來不僅等于是規劃部門減少自由裁量權,而且還進一步強化了服務。以設計成果報審為例,在過去機制下,要求建設單位申報的方案必須是經過比選論證的設計最終成果,實行方案公開評審制度后,只要初步方案就能上會評審。不少業主形象地說,這等于是把有規劃部門負責人、專家參與的評審小組變成自己的方案咨詢機構,既為自己把了關,又節省了時間,甚至因為優化了方案,也為后續建設節省了費用。記者日前曾經參與了翔安一個項目的方案評審會,這個緊挨公園的項目雖然體量不大,但原設計卻較為復雜,專家們當場出主意,讓方案簡潔明了,僅此一項就為業主節省了高額的建設成本。
有建筑設計界人士這樣總結方案公開評審的三大好處:一是提升精品意識,近一年來,我市方案評審已經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直接提高了建設單位的精品意識和設計師的競技意識與創意意識;二是提升設計方案效果,通過規劃部門指導把關和專家的指導評析,讓設計師一次性聽取各方意見,找到優化方向和細節,設計方案效果普遍提升;三是有利于打破規劃的神秘感,實現了規劃管理從宏觀到微觀,從總體到單體的統一管控,增強了規劃管理的透明度,提升了規劃的公開、公平、公正。
十佳建筑師做客專審會――
三大支撐保障評審實效
推出建筑方案公開評審并非簡單的形式改變,更重要的是在于評審的實效。支撐實效的背后用陳玉寶的話說是做了大量的配套準備。以專家點評為例,自2010年起,通過開展十佳建筑師及景觀設計師評選,建立專家信息庫,每次方案評審請出兩位十佳建筑師做客會審,借助他們的“大腦”既讓建筑穿上得體的“外衣”,又幫助解決部分項目由于設計師能力造成方案難以審查通過的問題。
“借雞生蛋”,用榜樣開闊設計師視野。規劃部門還通過匯編國內外各類建筑的經典案例,形成了模板式的參考支撐。在評審中對設計效果一般的方案當場亮出別人的設計模板,以設計模板為形象語言引導設計師的思路和方向。比如特運集團運營中心、翔安安防學校等項目均是由此實現了方案品質的大大提升。
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還有一個更加有利于推進公開評審的做法是,目前正在全力編制整座城市的建筑設計導則,今后哪個片區屬于風貌建筑,哪個片區屬于現代建筑,哪個片區是風貌建筑的核心區,哪個片區又是風貌建筑的協調區,每個片區的建筑如何“穿衣戴帽”將形成風格,并與周邊環境協調,包括建筑高度、體量、色彩、細部都有明確的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