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區如今正陷入“豪華天橋門”事件。日前,有網友發帖稱,該區“春花天橋”梁架均使用航空級鈦合金鋁材,耗資20億元,但投入使用以來長期存在電梯停運、橋面積水、上千個LED燈晚上不亮等問題。對此,南山區官方予以否認,稱實際造價約5000萬元,針對相關問題,“各有關部門將認真整改和完善”。
城市公共建筑天價現象、奢侈化現象近年來屢屢發生,不論是前幾年批評種種的各種豪華政府大樓,還是曾引起廣泛爭論的天價路燈、井蓋、五星廁所,還是各種城市廣場,都曾是社會批評的焦點。
深圳“春花天橋”看起來確實顯得富麗堂皇,卻難以獲得人們的認同感,招來無數批評。無獨有偶的是,不久前廣州斥資4.47億建21座人行天橋的事件,也曾引發廣泛爭議。那么,作為公共建筑,究竟是否應該兼具藝術性、觀賞性,是否應該花費更多的公共財政支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美學室研究員、城市與建筑美學學者章建剛對此表示,隨著現代化城市發展、經濟發展的進步,城市建筑應該有所提升,這里面公共建筑又首當其沖,在原則上,應該關注文化內容的表達,提升市民的凝聚力。但問題是,我們所見的諸多高價的公共建筑,到底有沒有做到應該做到的?花這些錢,又是否有公開透明的規則?
公眾缺席的公共建筑
北京晨報:近年來,高價乃至天價的公共建筑屢屢成為爭議的焦點,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章建剛:幾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財政狀況也快速改善,在這個前提下,公共空間也應該有所改善,對于公共建筑來說,增加地方性的表達,文化內容的表達,以此來提升市民對于城市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原則上確實是應該這么做。但是就我看到的諸多類似的建筑,沒有什么太精彩的作品。
北京晨報:那是什么樣的作品?
章建剛:更多的只有科技崇拜、自然崇拜乃至顯示財富的作品。很多作品,文化表達的內容并不清楚,支出情況不清楚,功能是否完善不清楚……我想,這可能是引來許多非議的原因吧。首先,建筑也是一種文化,它表達的是一個社會當前文化發展的狀態。其次,作為公共建筑,用的是公共財政,而公共財政的支出是否公開透明至關重要,不是領導拍腦門可以決定的,而是需要市民參與決策。最后,公共建筑承擔著各種公共功能,這些功能的完善很重要,很多建筑表面上看都很好,但一旦遇到問題卻無法解決,比如北京前一段時間的淹水。所以,公共建筑,不是外表光鮮就好,不是花費高昂就好,它有許多衡量的標準。